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ITU與ICPC共組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 肯定海纜設施之全球關鍵地位|數位發展部 海纜與IDC產業政策推動資訊網

主意境區

海纜國際觀測
:::
:::

ITU與ICPC共組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 肯定海纜設施之全球關鍵地位

海底光纖纜線建構了全球通訊骨幹,乘載網際網路絕大部分的資訊流量,維持全球商業、金融轉帳、政府活動、數位健康與教育等重要服務之運作,是國際間不可或缺的關鍵電信基礎建設。為強化通訊海纜的韌性,國際電信聯合會(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ITU)與國際海纜保護委員會(International Cable Protection Committee, ICPC)近期組成「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暫譯,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dy for Submarine Cable Resilience),目的是向政府實體與產業參與者推廣最佳實踐方案,以確保海纜能及時布建與維修、降低海纜毀損風險及強化海纜訊號傳輸持續性能,進而提升海纜整體韌性。 

ITU秘書長Doreen Bogdan-Martin指出,99%國際間資訊傳輸係透過通訊海纜進行,維持通訊海纜的韌性儼然已是全球性義務。然而,通訊海纜毀損情事並非罕見:根據ICPC統計,全球每年平均有150200起海纜故障事件,使得每週約有3條電纜需進行維修。損壞通訊海纜的主要原因包括人類行為(如漁業活動與下錨作業導致之勾損)、自然災害、材料磨損與設備故障等。Doreen Bogdan-Martin表示,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可促進海纜專業在全球場域的調度與傳遞,並於天災與意外事件等風險發生時,維持既有韌性;ICPC主席Graham Evans也認為,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的成立,意味著全球數位基礎設施防護再向前一步,因為各種有助提升海纜韌性之最佳實踐方案、國際合作與永續辦法,將可透過本諮詢機構討論與協調。 

從組織面來看,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設置40位成員,機構主席由奈及利亞通訊、創新與數位經濟部部長Bosun Tijani,與葡萄牙國家通訊局(ANACOM)董事會主席Sandra Maximiano博士共同擔任,其他成員則網羅多位部會首長、主管機關首長、企業執行層與通訊電纜營運領域之專業人士,從島國到主要經濟體皆有代表出任,在體現地理多元性與包容性之餘,也彰顯全球齊力維護關鍵設施韌性的決心。另外,本諮詢機構之人員組成有通訊海纜營運與相關數位功能之從業者,亦有從事通訊海纜布建與維護工作者,預期能完整反映通訊海纜多元利害關係人的觀點。

再從運作面說明,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預計每年召開至少兩次會議,就電信領域、數位韌性基礎設施發展、基礎設施投資與國際性政策等議題諮詢專家意見,並產出相關策略指引,促進跨部門之間的合作。首場線上會議已排定於今(2024)年12月舉行,而首屆「海纜韌性峰會(Submarine Cable Resilience Summit)」實體會議則預定在20252月由奈及利亞首都阿布賈(Abuja)主辦。Bosun Tijani對此表示,海纜為連接全球網路的主要媒介,所暴露風險需要國際間協作應變,故首屆峰會在短時間內即將召開;Sandra Maximiano則肯定相關工作的開展,認為全球社群在強化海纜與通訊韌性之努力,將可進一步透過此諮詢機構實行。

海纜建設串起整個世界,讓各地能突破時地限制,保持不間斷地連繫與交流。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同樣受惠於海纜這項全球關鍵通訊基礎建設,因此在海纜韌性的維護與強化上責無旁貸。海纜韌性國際諮詢機構的問世,將有助我國掌握國際海纜的整體布局與政策趨勢,進而同步因應,與國際社會取得一致做法,和其他國家在海纜韌性議題同盡心力。

資料來源

l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 2024. Launch of international advisory body to support resilience of submarine telecom cables

https://www.itu.int/en/mediacentre/Pages/PR-2024-11-29-advisory-body-submarine-cable-resilience.aspx?utm_source=ITU+News+Newsletter&utm_campaign=b3c18fa2c3-EMAIL_CAMPAIGN_03_12_2024_ITU-NEWSLETTER&utm_medium=email&utm_term=0_-2f420cccc6-512758932&ct=t(EMAIL_CAMPAIGN_03_12_2024_ITU-NEWSLETTER)&mc_cid=b3c18fa2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