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結亞太強韌陸海空網路計畫簡介
計畫目標:
為使我國成為國際資通訊樞紐,行政院科技會報辦公室於111年5月26日召開「先進網路基礎建設主軸計畫檢視會議」,並於同年8 月3 日召開關鍵基礎科研(Infra RD)跨部會工作會議,說明InfraRD 重點方向及參與部會。經由數次召開跨部會溝通會議所作成之決議,擬訂我國未來10 年網路基礎建設之戰略布局,確立1+4 年期(111-115 年)之工作規劃,藉由完備我國先進網路建設及強化多重寬頻網路服務架構之韌性,加速吸引國際海纜業者登陸臺灣,並投資我國數位經濟產業。全程總目標如下:
◼ 增建頭城海纜站至高鐵南港站間之光纜通道,並建置低軌衛星接收專區與陸地通訊網路互補結合,增強骨幹網路多樣性與韌性。
◼ 形塑海纜及資料中心聚落,規劃海纜專區並建立中立性國際海纜登陸站設立機制。
◼ 運作專案辦公室推進我國陸海空網路基礎建設布局,優化行政流程並以一站式服務,強化海纜申設行政效率,降低國際策略夥伴進入門檻。
◼ 藉由陸海空多重寬頻網路特性,提出跨多重寬頻網路韌性架構,因應天然災害、人為攻擊或突發狀況,仍能維持數位韌性,確保國家社會面對災害事件,快速應變與復原。
計畫架構:
本計畫一共包含四大主軸,包括完備光纜通道支線、鼓勵擴增海纜登陸站、公私協力及國際策略夥伴計畫以及支持數位韌性之陸海空寬頻網路及服務架構研究。
完備光纜通道支線
擴增光纜通道
- 延續並擴充臺灣光纜通道,進一步完整連結臺灣主要3處海纜站(八里、枋山及頭城)。
建構光纜通道與衛星網路之連結 (113年起無)
- 透過上述光纜通道,確保陸海空三維網路(通訊衛星、海纜及陸纜)相互串接與備援,強化三維網路間串聯之連結性,提升我國整體骨幹網路多元與韌性。
鼓勵擴增海纜登陸站
鼓勵及協助公司業者增建海纜站;海纜專區規劃(113年起無)
- 促進建構海纜園區,並鼓勵業者投資設立海纜登陸站,藉以形塑成海纜產業聚落,使臺灣成為亞太地區重要海纜樞紐。
公私協力及國際策略夥伴
設立多方利害關係人單一窗口
- 運作專案辦公室推進我國陸海空網路基礎建設布局,並以一站式服務強化海纜申設行政效率,降低國際策略夥伴進入門檻,推進公私協力合作事宜。
電子資訊國際大廠先進網路推廣
- 積極鼓勵國際大廠來臺佈局資料中心,推廣我國先進網路建設資源,並鼓勵國際資料中心等大廠在臺運用先進網路,以建立我國於亞太網路關係的關鍵戰略地位,並強化我國數位經濟發展。
支持數位韌性之陸海空寬頻網路及服務架構研究 (113年起無)
- 研究強化陸海空多重寬頻網路韌性所需網路調度、備援機制以及資安防護之影響,建構具韌性之網路服務架構,並進一步透過網路涵蓋與備援情境對服務影響之研究,達成服務不中斷之目標,在天然災害或人為攻擊下,仍能維持數位韌性,確保國家社會面對災害事件,能夠快速應變與復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