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數位基盤:超大規模業者改變全球海底電纜基礎建設生態|數位發展部 海纜與IDC產業政策推動資訊網

主意境區

海纜國際觀測
:::
:::

新數位基盤:超大規模業者改變全球海底電纜基礎建設生態

2016年以來,全球科技巨頭 GoogleAmazonMicrosoftMeta等超大規模業者(Hyperscalers)逐漸改變了海底電纜基礎設施的產權,透過間接或直接投資海纜取得主導地位。今(2024)年10月底更有消息指出,Meta 將投入20億美元,建造一條總長度4萬公里、繞行全球一圈的W型海纜系統,估計容量為320Tbps;該海纜系統由Meta獨資持有,且目前無任何計畫將容量對外租賃之用。

海纜的產權轉變,源自超大規模業者對數據的需求量攀升,遠超過傳統電信營運商可承載。以往頻寬的擴展過程均需耗費數週甚至數月,持有大量海纜系統的股份或擁有自己的海纜系統後,超大規模業者可以繞過並降低對第三方營運商的依賴,能在短短數日內重啟、新增頻寬。此外,透過自建海纜能選擇最直接的路線鋪設纜線,更有效地控管成本並大幅縮短時間,從而強化網路效能及營運效率。

隨著海纜所有權的消長,資料中心(Data centers)的建設地點也因應超大規模業者的需求改變,從都市轉移至靠近海纜登陸站的沿海地區,藉此縮短與終端用戶的距離。這種佈局不僅降低延遲時間,提升網路傳輸效率,同時減少跨國傳輸的中轉次數,從而優化整體網路架構。法國馬賽正因鄰近沿海的地理優勢,以及擁有連結13條歐、亞、非洲海底電纜的登陸站,成為資料中心設置的理想地點,更躍居國際數據樞紐的關鍵節點。當超大規模業者自建海纜系統連結鄰近的資料中心後,宛如形成洲際間的高速資料公路網線,實現全球低延遲和無縫的使用體驗。

超大規模業者對海纜與沿海資料中心的策略佈局,亦帶動數位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地區,如:非洲、南亞及拉美等市場。這些地區由於原有頻寬成本高昂、網路覆蓋不足,長期受限於國際網路接入的能力,隨著 Google Equiano Meta 2Africa 等海纜系統投入營運,網際網路滲透率將有望快速提升,讓數百萬人首次接觸到網路服務,意外地縮小全球數位落差,為前述區域的數位轉型奠定穩健的基礎。

臺灣擁有14條對外連接的國際海纜系統,因四面臨海且位處亞太樞紐,在海纜與資料中心連動的國際趨勢下,若能進一步發展具競爭力的資料中心,並強化與海纜連結,將有助於提升國際網路連接性,促進國內基礎設施成長,並深化臺灣在全球數位版圖的重要地位。

 

資料來源:

l  Subsea Cables & Internet Infrastructure, 2024, Breaking Story: Facebook Building Subsea Cable That Will Encompass The World https://subseacables.blogspot.com/2024/10/breaking-story-facebook-building-subsea.html

l  SubTel Forum, 2024, Submarine Telecoms Industry Report – 7.1 Hyperscalers, Datacenters , and the Evolution of Submarine Cable Ownership: Perspectives of Alex Vaxmonsky https://issuu.com/subtelforum/docs/submarine_telecoms_industry_report_issue_13

l  SubTel Forum, 2024, Submarine Telecoms Industry Report – 7.2 Hyperscalers Analysis https://issuu.com/subtelforum/docs/submarine_telecoms_industry_report_issue_13

l  SubTel Forum, 2024, Submarine Telecoms Industry Report – 7.3 Data Center Expansion and Strategic Growth Projections https://issuu.com/subtelforum/docs/submarine_telecoms_industry_report_issue_13